学院新闻

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产教融合新实践:携手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共育实战型人才

  • 作者:商学院
  • 发布时间:2025-07-01
  • 点击量: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号召,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率先探索产教融合“就业前置”新路径。6月25日,商学院党委书记肖学斌、院长云乐鑫、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松一行8人赴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集团旗下的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联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产教融合促发展,校企协同育英才”的深度对接活动。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理中心总经理张钧烨、副总经理黄蕾、副总经理马丙林、副总经理徐贵元、副总经理宋丕伟、数字化创新总监黄绪伟、数字化创新中心经理侯仁佳出席座谈会。商学院此次活动标志着双方在推动学生“未毕业,先就业”的实践探索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本次对接活动旨在将产业前沿需求与学生职业发展无缝衔接,核心在于将就业环节“前置”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活动中,商学院师生代表团深入产业园,实地考察了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的运营环境、业务流程和人才需求。产业园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区域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发展趋势及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岗位需求精准对接。企业详细介绍了运营推广、数据分析、物流管理、国际营销等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商学院将联合行业专家与企业导师共同优化相关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时差”对接。

打造“知行合一”育人机制。在前期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将继续定期委派资深业务骨干和技术专家走进校园,开设“个性化、定制化”课程,通过遴选高年级优秀学生,以企业导师进课堂、真实项目进课程、学生进企业轮岗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提前深度融入企业真实业务场景,接受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系统化“岗前”培训。企业讲师与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已获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大赛国家特等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共创“真刀真枪”练兵场。充分发挥B保在系统开发领域的优势,校企联合打造 “易共创”分销实战平台。该平台使学生得以以真实分销商身份,参与选品、营销、订单处理等跨境电商全流程实战,在五大品类近200款商品取得了亮眼的营销成绩。这不仅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无缝衔接,更让学生在真实市场环境中锤炼能力、积累宝贵商业经验,提前实现从“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学业与职业发展贯通。在电商体验中心,学生们聚焦“前店后仓”模式,深入调研其运作逻辑与市场竞争力。通过仓库实地观摩结合现场讲解,将抽象理论在真实场景中具象化、深化理解。创新引入AI工具辅助创作,学生们分组利用AI编写视频脚本并完成拍摄,其成品将在多个平台投放,直接服务于企业市场推广,视频播放总量上万次,实现了学习成果向市场价值的即时转化。同时,表现优异的学生将获得优先录用资格,实现从“在校生”向“准员工”再到“正式员工”的平滑过渡,有效缩短就业适应期,提升就业质量与稳定性。

商学院院长云乐鑫在活动中强调:“‘就业前置’是我们应对新经济、新业态挑战提升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举措。通过与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这样的产业高地深度合作,我们将企业岗位标准、实战项目和创新思维‘前置’引入校园,融入教学,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扎实的岗位胜任力和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真正打通从学业到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青岛西海岸新区保税物流中心总经理张钧烨表示:“产业园发展亟需大量熟悉本地产业特色、具备实战能力的青年人才。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的‘就业前置’模式与我们的人才储备战略高度契合。这种深度合作不仅能为我们精准输送高质量人才,降低企业招聘和培养成本,更能让优秀学生提前锁定职业发展平台,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此次青岛理工大学商学院与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的成功对接,是高校主动对接区域重点产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其核心的“就业前置”理念,通过深度产教融合,不仅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也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同类院校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供了可借鉴的“青理方案”。

(撰稿:孙秀明、艾庆庆、周丽;审核:肖学斌、云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