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策部署,青岛理工大学“黔”音筑梦推普实践团于7月12日深入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猪场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核心,创新融合美育浸润、民族团结与红色文化传承,致力于为当地发展注入知识活力与文化自信。

童声筑梦,趣味课堂启智润心。面向乡村儿童,团队精心设计寓教于乐的普通话课程。从基础拼音教学到趣味绕口令挑战,再到经典篇目诵读,课堂氛围活跃,书声琅琅。孩子们在轻松互动中感受普通话魅力,语言能力与学习兴趣同步提升。


“小小播音员”,自信表达展风采。创新开展“小小播音员”角色体验活动。孩子们勇敢登台,字正腔圆地进行模拟播报。通过沉浸式实践,不仅锻炼了普通话应用能力,更激发了表达自信,为未来成长播下希望的种子。

赋能青壮,实用技能促发展。针对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日常交流的实际需求,团队量身定制了实用性普通话培训。内容紧扣“就业增收”核心,涵盖日常问候、工作沟通、消费购物等高频场景。培训摒弃刻板教学,采用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生动形式,重点强化发音、实用词汇和基础语法。例如,在模拟“超市购物”环节,学员运用普通话完成商品询价、沟通交流全过程,有效提升了语言应用能力。参训青壮年普遍反馈,培训后普通话交流更自信流畅,为融入更广阔就业市场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美育融合,深化文化认同。团队成员收集整理少数民族词汇与普通话对照学习资料,特别标注音韵特点与美感意象。组织“共绘一幅画”等活动,引导孩子们用普通话描述家乡美景、民族图案,在语言与视觉艺术的交融中增进理解与认同。同时开展“红色经典咏流传”诵读活动,选取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与思想深度的红色诗文,引导当地居民在诵读中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境界与信仰之美,厚植爱国情怀。


团队紧扣时代命题,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媒介,以美育浸润与文化传承为翼,以民族团结与红色基因铸魂,不仅显著提升居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有效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文化动能,更促进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言表达和艺术呈现上的互鉴交融,提升了当地居民展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撰稿:于淼、刘华赞、董子煜;审核:肖学斌、马松)